國際學校課程引入國際課程體系,幾乎都是英文授課,或者雙語授課,英語語言能力是決定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標準。但大部分中國學生的英語能力更加擅長應對的是體制內的英語考試,而運用語言聽說的能力相對薄弱。
在準備進入國際學校前,學生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,一定要加強英語語言的學習,提高自己的英語運用能力,同時培養閱讀英語書籍的習慣,為進入國際學校學習建立良好的語言基礎。
在授課方式上,國際學校教育側重于自主探究式學習,而體制內的教育側重于應試。大多國際學校都會有各種特色課程、社團活動,需要學生拿出時間參加,在國際學校就讀的學生會有較多自己支配時間的自由,很多事情都要學生自主安排。如何平衡活動和學習時間也是一個難題。
學生方面:由于國際學校的課程和實踐活動比較豐富,并且要求每一名同學都要積極參與。在這種氛圍下,需要學生轉變思維,能夠迅速融入集體。同時,國際學校的課程相對更加復雜,學生要同時兼顧國際課程和國內課程。特別是高三階段,學生還要忙著寫申請、考試、準備出國等,相比體制內學校,國際學校需要準備和學習的內容更復雜多樣,所以準備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,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。
面對生活學習環境和教育模式的轉變,孩子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,家長的配合下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家長一定要經常和孩子溝通,關注孩子心理變化,經常鼓勵孩子,引導孩子,跟孩子一起面對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挑戰和變化,做孩子堅強的護盾,才讓孩子能順利過渡。